1、8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二环路至四环路之间的住宅受欢迎
消费者在未来两年内打算购买的住房面积,以70平米以下的比例最高,为38.6%;其次为70—80平米(24.8%);而表示欲购面积在120平米以上的只占所有被访者的7.9%。相比之下,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家庭在选择打算购买的住房面积时,可考虑余地较大,从70平米以下到150—200平米都有购买可能,而且分布比较平均。
在消费者期望的购房地点中,以二环路以外到四环路之内的地段最受消费者喜爱。二环路附近的房屋尽管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但由于价格较高,只有不到15%的消费者考虑购买这个地段的商品房。随着家庭轿车的发展和交通的完善,四环路以外和远郊的住宅也逐步拥有部分消费者的瞩目。
2、对各种配套设施要求日趋完善
随着住房消费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商品房的各种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在加强。
在基本配套设施上,24小时管道热水、预留电话线、有机动车位、水电气表置于室外、有自行车停车场所是多数被访者的要求。
在生活娱乐设施方面,与住宅区配套的学校、中心花园、游泳池、健身房、幼儿园等是半数以上消费者希望拥有的。
在物业管理方面,多数被访者表示良好的物业管理应该包括24小时保安、24小时电梯、代收代缴水电气或电话等费用、提供公共场所保洁服务等。
可以说,消费者对商品房要求的提高,也能够促进房地产销售商不断改进提高,推出更多更好的房产。
3、消费者对房产的价格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居民可承受的住房价格总水平仍偏低。除了个体或私营工商业者及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家庭对房价的接受能力较高,其他被访者最高可接受的每平米价格多数集中在3000元以下;对于购房总价,近半数的受访者(49.5%)能承受小于20万的房价,有28.7%的受访者表示可承受20—30万的房价,可承受31—50万及51—70万的房价的消费者各有11.9%,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承受70万以上的房价,可见,大多数居民更加青睐中低价位房。
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家庭中,可承受房价在31—50万的比例最高,为40.9%,其次有22.7%的家庭表示可承受的价位在51—70万,相对而言,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稍高。
商品房价格中,地价是构成房价的主要因素,房屋价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所在地价的水准。“二环路附近”由于其市政建设开发较早且较完善,其地价与其他地段相比则高高在上,相距悬殊,这不得不使购买力依然较弱的多数百姓,远离市中心,选择市政开发不够完善,地域较偏远的地带置业。伴随经济与市政的发展,三、四环路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商业区、各种档次的住宅社区亦将越来越密集,这一地带已成为更多居民向往的家园。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与购房地点价位严重失调。在偏爱二环路附近的居民中,超过半数的人表示,若在此地段购房,其可承受的价格在2000元/平米左右。而二环路附近属市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及城市规划较为齐备完善,目前市场上二环路附近的普通商品房价格大致都在6500元/平米以上,选择在此地段购房的居民,其心理价位与实际房价相差甚为悬殊。选择其他地段的消费者也存在上述问题。看来,消费者在买房置业之前,除了多方考察市场行情以外,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购买心理,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现状,量力而为,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房产。(完)